当前位置: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 >>活动专题 > 教学资源平台 >> 正 文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
所属专业: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
课程性质:专业理论课
学分:2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课程简介:介绍中国农业系统的历史发展,重点讲解中国草地农业与耕地农业系统的形成,明晰草地农业在农业系统中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使命。
目标与任务:通过讲授农业的起源、农业系统分异,让学生明确农业生产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树立农业系统的概念。同时通过讲解各个农业区划的农业起源,人口变化与农业开发,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农业分支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结构与系统行为,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分析,让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各个区域的农业系统演变历史,了解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的驱动力,构建中国农业系统历史主流是草地农业与耕地农业更替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农业系统发展的动因,中国农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发展趋势,使学生认知中国农业系统的发展中的问题,加强学生专业使命感。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任继周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任继周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韩茂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技史》,张芳,王思明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农业地理》,周立三著,科学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农业与人类文明
第二节 农业系统概述
第三节 中国农业系统分区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1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农业历史学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农业生产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农业系统的概念与包含的基本组分;农业起源及区域分异;中国农业系统分区概述。
【重点掌握】:农业系统概念;农业系统的组分;草业与农业起源;中国的农业系统区划。
【掌握】:农业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作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起源与区域分异;中国农业系统的分区原则。
【了解】:世界关于农业起源的不同划分;农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一般了解】:农业历史学研究进展。
【难点】:
第二章 中国史前时期的农业发展
第一节 中国农业起源研究概述
第二节 中国原始草地农业时期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1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中国关于农业起源的不同定义;草地农业在农业起源中的地位;原始草地农业的四个阶段划分及时代表征、代表人物。
【重点掌握】:草地农业与中国农业起源;原始草地农业的四个阶段;原始草地农业的代表人物;原始草地农业四个阶段的农业表征。
【掌握】:放牧与人类文明。
【了解】:人居、草地与畜群的关系。
【一般了解】:
【难点】:
第三章 夏商周时代的农业系统
第一节 夏商周时代的农业系统概述
第二节 夏商周时代的农业系统格局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1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阐述中国夏商周时代由渔猎进而畜牧进而种植的农业系统发展过程。农业三大农业系统格局的形成及其自然和人文差异:黄河流域的旱作农业系统;长江及其以南流域的稻作农业系统和西部内陆绿洲农业系统雏形。
【重点掌握】:草地放牧畜牧业的放牧系统单元;人居、草地、畜群三要素;耕地农业-草地放牧畜牧业复合系统分异;夏商周时期的土地贡赋制度;原始草地农业的阶段划分与表征。
【掌握】:夏商周时代的农业管理;各农业区域的农业动植物、农业技术;山地-绿洲-荒漠复合农业系统;。
【了解】:井田制;各农业区域的大尺度自然环境背景。
【一般了解】:自然环境与农业区划的形成。
【难点】:
第四章 春秋战国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农业系统
第一节 春秋战国以来的农业系统概述
第二节 耕地农业成熟期
第三节 草地农业衰退,耕地农业成熟
第四节 耕地农业主题下的农业多元化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2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中国春秋战国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农业系统演变。主要表现为草地农业衰退而耕地农业日渐成熟,成为中国农业系统的主流,而其他农业系统渐成为中国农业系统的潜流。这一时期也成为中国农业系统受损最为严重的时期。
【重点掌握】:管子的耕战论;辟土殖谷曰农;秦始皇、汉武帝时期的农业特征及其历史演替;草地农业阶段划分。
【掌握】:垦草政策;重农抑商;耕地农业与草地农业的历史消长,三次历史大融合。
【了解】:
【一般了解】:
【难点】:
第五章 东北地区的农业系统历史变迁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农业起源
第三节 人口变化与农业开发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变迁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
第六节 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2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东北地区农业系统的起源与发展。由渔猎、畜牧为主的农业系统形态,演变为耕种、林业为主的农业形态。农耕人口的不断涌入导致该区的农耕农业比重不断加大,并成为中国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
【重点掌握】:东北地区移民史与农业开发;东北地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结构变迁;东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
【掌握】: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业遗迹;东北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因素。
【了解】:东北地区的界定;东北地区的主要农用动植物;东北地区的独特农业技术。
【一般了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族系(东胡);历史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壤变化。
第六章 华北地区的农业系统历史变迁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农业起源
第三节 人口变化与农业开发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变迁与特点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
第六节 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2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华北地区农业系统的起源与发展。由半农半牧的农业系统形态,演变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业形态。农业系统的演变与该区水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由水资源充沛的地区逐步变为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植被的破坏也导致该区域对河流的生态调控能力逐渐减弱。
【重点掌握】:华北地区人口与农业开发;华北地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结构变迁;华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
【掌握】: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华北地区的主要农业遗迹;华北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华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因素。
【了解】:华北地区的界定;华北地区的主要农用动植物;华北地区的独特农业技术;水患治理与平原农业开发。
【一般了解】: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历史。
第七章 黄土高原的农业系统历史变迁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农业起源
第三节 人口变化与农业开发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变迁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
第六节 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2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系统的起源与发展。由畜牧为主的农业系统形态,演变为耕种为主的农业形态。该区处于自然环境的过渡带,宜农宜牧,农业起源较早,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随该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此消彼长,农业时而畜牧时而农耕,最终随农耕民族的强势而演变为耕种为主。
【重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人类活动与农业开发;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业、畜牧业结构变迁;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民族变化;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业遗迹;黄土高原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因素。
【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界定;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用动植物;黄土高原地区的独特农业技术。
【一般了解】:黄土高原农业历史贡献与水土流失,以及黄河治理历史。
第八章 新疆地区的农业系统历史变迁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农业起源
第三节 人口变化与农业开发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变迁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
第六节 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2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新疆地区农业系统的起源与发展。该区是典型的绿洲农业类型,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西亚与中国两大农业文明在这里交汇,这里也产生了独特的农业类型。
【重点掌握】:新疆地区的人类活动与农业开发;新疆地区种植业、畜牧业结构变迁;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
【掌握】: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新疆地区的主要农业遗迹;新疆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绿洲农业文化与古丝绸之路。
【了解】:新疆地区的界定;新疆地区的主要农用动植物;新疆地区的独特农业技术。
【一般了解】:新疆农业与东西方农业交汇;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农业物种。
第九章 青藏高原的农业系统历史变迁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农业起源
第三节 人口变化与农业开发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变迁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
第六节 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2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系统的起源与发展。该区由于受农耕文化影响较小,社会制度进展缓慢,农业系统主流一直是畜牧业,在藏南谷地等局部区域种植业有所发展。独特的农业动植物物种是该区的鲜明特色。
【重点掌握】:青藏高原地区的人类活动与农业开发;青藏高原地区种植业、畜牧业结构变迁;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制度。
【掌握】: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农业遗迹;青藏高原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农用动植物。
【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界定。
【一般了解】:
第十章 河西内陆河流域农业系统历史变迁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农业起源
第三节 人口变化与农业开发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变迁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
第六节 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2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河西内陆河流域农业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该区很早就构建了山地—荒漠—绿洲为特色的农业系统,畜牧业一直都较为发达。自汉初中央政府就在此处屯田实边,屯垦农业是其一大特色。伴随历史的推移,屯垦也对该区的农业生态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重点掌握】:河西内陆河流域的人类活动与农业开发;河西内陆河流域种植业、畜牧业结构变迁;河西内陆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方式;河西内陆河流域屯垦制度演变。
【掌握】:河西内陆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河西内陆河流域的主要农业遗迹;河西内陆河流域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河西内陆河流域的界定;河西内陆河流域的主要农用动植物;河西内陆河流域的独特农业技术。
【一般了解】:屯垦、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十一章 西南岩溶地区农业系统历史变迁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农业起源
第三节 人口变化与农业开发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变迁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
第六节 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2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西南岩溶地区农业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西南岩溶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在较长时期内在核心的农耕文化圈之外,随着中国农业系统重心的南移,特别是明清以来,由于外来农作物、移民的输入,该区的农业得到较大开发,表现出较大的生产潜力。但过度的开发也导致了部分局域生态的恶化。
【重点掌握】:西南岩溶地区的人类活动与农业开发;西南岩溶地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结构变迁;西南岩溶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
【掌握】:西南岩溶地区的自然环境;西南岩溶地区的主要农业遗迹;西南岩溶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西南岩溶地区的移民历史;西南岩溶地区的水利史。
【了解】:西南岩溶地区的界定;西南岩溶地区的主要农用动植物;西南岩溶地区的独特农业技术;明清以来西南岩溶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一般了解】:
第十二章 长江流域农业系统历史变迁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农业起源
第三节 人口变化与农业开发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变迁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
第六节 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2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长江流域农业系统的产生与发展。长江流域是我国农业起源地之一,很早就产生了稻作农业,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稻—猪农业系统,并不断接受黄河流域的先进农业技术。唐以后,全国农业经济重心南移,长江流域一跃成为中国的农业中心,它所产生的耕地农业文化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至深的影响。
【重点掌握】:长江流域的人类活动与农业开发;长江流域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蚕桑业结构变迁;长江流域的土地利用方式。
【掌握】: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长江流域的主要农业遗迹;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长江流域移民历史;长江流域蚕桑业发展。
【了解】:长江流域的界定;长江流域的主要农用动植物、经济作物;长江流域的独特农业技术;唐以来长江流域的农业经济发展。
【一般了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关系。
第十三章 闽粤地区农业系统历史变迁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农业起源
第三节 人口变化与农业开发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变迁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
第六节 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2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闽粤地区农业系统的产生与发展。闽粤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但文化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也滞后。明清以来随着全国农业重心的南移,该区农业也得到相应发展。该区还地处大陆海洋交界面,渔业占有较大比重,受海外文化影响也较为明显,也是外来农业物种、农业技术传播的又一途径。
【重点掌握】:闽粤地区的人类活动与农业开发;闽粤地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结构变迁;闽粤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
【掌握】:闽粤地区的自然环境;闽粤地区的主要农业遗迹;闽粤地区移民历史;闽粤地区渔业发展。
【了解】:闽粤地区的界定;闽粤地区的主要农用动植物;闽粤地区的独特农业技术;明清以来闽粤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一般了解】:
第十四章 中国农业系统历史轨迹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国农业系统的格局及成因
第二节 农业系统的健康检验
第三节 中国农业系统的延续、转型与系统进化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多媒体教学,2个课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本章简述中国农业系统的答大体格局,梳理其历史成因。并对农业系统四维进行检验,指出农业系统存在的问题,对各个农业系统板块的历史发展提出建议。
【重点掌握】:中国农业系统历史轨迹;中国农业系统格局;农业系统四维。
【掌握】:中国农业系统发展的历史轨迹;草地农业的历史使命与历史作用。
【了解】:中国三农问题与农业系统改革。
【一般了解】:
制定人:胥刚
审定人:任继周
批准人:任继周
日 期:2013.6.12
上一篇:农业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篇: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