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 >>活动专题 > 教学资源平台 >> 正 文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动物营养学是为本校草业科学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总课时数54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1、课程简介
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学科。动物营养学重点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及其与动物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南。研究内容包括:1)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2)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3)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4)阐释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2、目标与任务
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属性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动物种类、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适宜营养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依据,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问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
3、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
后续课程:畜牧学、草畜产品加工学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动物营养学》,计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程》,袁缨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主要参考书
P McDonald. Animal Nutrition (Sixth Edition).2002.
杨凤主编,动物营养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卢德勋著.系统动物营养学导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冯仰廉主编.反刍动物营养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郝正里主编.畜禽营养与标准化饲养.金盾出版社,2004.
张春善主编. 动物必需微量元素营养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张丹参等译. 维生素:营养与健康基础.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刘同占等译. 奶牛营养需要(第七版.).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200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绪论
第一节 动物营养学学科体系
第二节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节 动物营养与草地农业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动物营养研究对畜牧生产的贡献;动物营养学任务以及该课程和其他各门科学的关系;动物营养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掌握】: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动物营养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了解】:动物营养研究研究进展。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
第一节 动物与饲料概述
第二节 动物与饲料的关系
第三节 饲料营养物质
第四节 动物对饲料的采食、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动物分类、消化器官;动物与植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饲料的概念与成分;饲料营养物质分类、分析、含量的表示方法、基本功能;采食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以及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重点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分类;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的表示方法;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分析;采食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掌握】:动物的消化器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以及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了解】:动物分类;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与代谢
第三节 非淀粉多糖与寡糖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分类与营养生理作用;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非淀粉多糖对动物的抗营养作用;寡糖的益生作用。
【重点掌握】:单胃、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分类与营养生理作用;寡糖的益生作用。
【了解】:非淀粉多糖对动物的抗营养作用。
【难点】:单胃、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机理。
第三章 蛋白质营养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与营养功能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第三节 小肽及氨基酸营养
第四节 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分类、营养生理功能;蛋白质盈缺的后果;单胃、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利用;氨基酸营养;饲粮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
【重点掌握】:单胃、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利用。
【掌握】: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分类、营养生理功能;必须性氨基酸与氨基酸平衡;饲粮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
【难点】:单胃、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利用机理。
第一节 脂类分类及营养功能
第二节 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和生理功能
第三节 动物对饲料脂类物质消化、吸收与代谢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饲料中脂类物质的概念、分类、营养功能;必需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概念、种类、生理功能;单胃、反刍动物对脂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动物体脂类物质的转运;动物脂类物质体组织代谢;动物体脂肪的来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相互转化)。
【重点掌握】:饲料中脂类物质的概念与分类;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必需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概念、种类、生理功能;单胃、反刍动物对脂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掌握】:脂类物质的营养功能;动物体脂类物质的转运;动物体脂肪的来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相互转化)。
【了解】:动物脂类物质体组织代谢。
【难点】:动物体脂类物质的转运;动物体脂肪的来源(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相互转化)。
第一节 矿物质营养概述
第二节 常量元素
第三节 微量元素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动物体必需矿物质元素概念与种类;矿物元素的一般功能及在动物体内的动态平衡;矿物元素的利用率;常量矿物元素钙、磷、镁、钾、钠、氯、硫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生理功能以及影响吸收利用率的因素;微量矿物元素铁、锌、铜、锰、硒、碘、钴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生理功能以及影响吸收利用率的因素。
【重点掌握】:常量矿物元素钙、磷;微量矿物元素铁、锌、铜、锰、硒、碘、钴在生理功能以及影响吸收利用率的因素。
【掌握】:动物体必需矿物质元素概念与种类。
【了解】:矿物元素的一般功能及在动物体内的动态平衡。
【难点】:各种矿物元素的缺乏症以及与其他养分的主要关系。
第六章 维生素营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 生产上维生素缺乏的主要原因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维生素的分类、衡量单位、营养特点及功能;维生素典型缺乏症;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的种类、来源及营养特点;生产上维生素缺乏的主要原因。
【重点掌握】: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的种类、来源、营养特点及典型缺乏症。
【掌握】:维生素的分类、衡量单位、营养特点及功能。
【了解】:生产上维生素缺乏的主要原因。
【难点】:各种维生素的缺乏症以及与其他养分的主要关系。
第七章 水的营养
第一节 动物营养系统水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动物营养系统水的来源、排出渠道及循环
第三节 动物营养系统内水平衡的调控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动物营养系统水的功能(营养物质转运、气体的转运、排泄物的转运和排出、激素由分泌腺体向靶组织的转运、细胞内环境稳定调节、体温调节);动物营养系统水的来源与分类;动物营养系统水的排出渠道;动物营养系统水循环与调控。
【重点掌握】:动物营养系统水的功能。
【掌握】:动物营养系统水循环与调控。
【难点】:水作为载体对动物营养系统营养物质转运以及水循环调控。
第一节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与衡量单位
第二节能值的测定
第三节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
第四节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
第五节饲料的能量效率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动物体能量的来源及能值测定;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以及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体增热等概念与计算;影响代谢能、净能能值的因素;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体系的应用;饲料的能量效率及指标。
【重点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以及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体增热等概念与计算。
【掌握】:动物体能量的来源及能值测定。
【了解】: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体系的应用。
【难点】: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
第九章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第一节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依据及方法
第二节 化学成分分析法
第三节 消化代谢试验
第四节 平衡试验
第五节 屠宰试验
第六节 饲养试验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教学。
学时分配:多媒体讲授2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依据与意义;饲料成分分析方法;消化实验、平衡试验的概念、方法和步骤;饲养试验的概念、设计及结果线性分析;屠宰试验的适用范围、方法;同位素示踪技术、外壳造瘘技术。
【重点掌握】:消化实验、平衡试验概念、方法和步骤
【掌握】: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依据与方法。
【了解】:同位素示踪技术、外壳造瘘技术。
第十章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一节 动物营养需要
第二节 饲养标准
第三节 饲料配方设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动物营养需要的概念、指标与表式;衡量动物营养需要的标征;动物维持与生产的营养需要及营养需要的剖分;饲养标准的概念、发展与现状、内容与应用、基本特征;饲料营养配方的设计。
【重点掌握】:动物营养需要的概念、指标与表式。
【掌握】:动物维持与生产的营养需要及营养需要的剖分;饲养标准的概念、内容与应用。
【了解】:饲养标准的发展与现状、饲料配方设计。
【难点】:动物营养需要的剖分。
上一篇: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篇:植物学 课程教学大纲